当前位置: > 手游资讯 > 游戏攻略 > 区域收入差距(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区域收入差距(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作者:哪吒游戏网 来源:哪吒游戏网 2020-08-22 11:36:53

区域收入差距(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哪吒游戏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区域收入差距(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介绍,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这篇区域收入差距(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可以给你带来参考价值。

第 20 卷第 1 期现代商贸工业 Moder n B usi ness Trade Industry2008 年 1 月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赵 净(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并且已经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缩小差距 ,保持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 ,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通过对我国的区域性收入的现状 、原因和相关对策等问题的初步探讨 ,对省内之间 ,省 际之间 ,特别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分析 ,提出解决区域收入差距过大的对策 ,分别从产业调整等六个方面 ,改善分配制度 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从而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性收入差距 ,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收入差距 ;分配制度 中图分类号 :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198 (2008) 区域收入差距概况1. 1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1) 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世界银行指出 ,过去 20 年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快的时期 ,中国也是世界上基尼系数 提高幅度最大的国家 。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的基尼系数通常在 0. 5 和 0. 7 之间 ,收入相对较为平等的国家在 0. 2 和 0. 35 之间 。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 收入差距 ,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 。据世界银行统计 ,2006 年 我国基尼系数已逼近 0. 47 。在股市楼市的双重作用之下 , 2007 年基尼系数接近或者超过 0. 48 已成定局 。根据其他 国家的经验 ,人均 GDP 达到 1500 美元左右基尼系数才开始 下降 。我 国 去 年 人 均 GDP 只 达 到 2000 美 元 左 右 , 人 均 GDP 增加与基尼系数呈正比 。以上数据都是根据正常收入计算的 ,如果将偷税漏税 , 官员腐败等非法非正常收入也估算在内的话 ,我国收入分 配差距将更加严重 。(2) 引起消费差距扩大 。收入差距的扩大使总居民边 际消费倾向下降 ,投资乘数效应也迅速降低 ,最终导致全社 会的总需求水平下降 。这样就会形成汉斯 ·辛格所指出的收入 ———需求 ———投资恶性循环 ,即“大多数人的低收入意 味着低购买力 ,致使国内市场狭小 ,投资引诱不足进而导致 生产率低下 ,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 ,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恶 性循环”。表 1 居民消费指数 (上年 = 100)年份全国城市农村2001100. 7100. 7100. 82 2005 200699. 2 101. 2 103. 9 101. 8 101. 599. 0 100. 9 103. 3 101. 6 101. 599. 6 101. 6 104. 8 102. 2 101. 5全国居民消费指数从 1994 年 124. 1 下降到 2000 年的 100. 4 。

表 1 可以看出从 2001 到 2006 年我国消费率依然呈 下降态势 。与国外一些主要国家相比 ,还严重偏低 。总消 费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失衡 ,使通货紧缩成为我国 宏观经济的经常性威胁 ,制约经济的发展 。(3) 收入差距过大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负效应 。由于— 134 —中国长期受“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 ,人们对收入差 距过大比较敏感 ,由此就会造成心态失衡 ,给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 ,少数人的巨富引起多数人的不满 ,不利于社会的稳 定 ;贫富差距悬殊 ,直接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 育 ;地区间贫富悬殊的存在 ,诱使大量人口无序地涌向发达地区 ,社会犯罪活动猖獗区域收入差距,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 贫富差距悬 殊也导致了教育失衡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不断拉 大 ,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 2 区域收入差距的过大的表现(1) 省内间差异 。各省内部除了省会和少数大城市与 其他城市之间显著的经济差异外 ,也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同 。 举湖北省一例说明 。湖北省地理位置按东西走向可划分为鄂东 、鄂中 、鄂西三个地区 。

虽然鄂中地区面积占湖北省总面积的 26. 9 % , 人口占总人口的 44 % ,经济总量却占整个湖北省的 54. 5 %。 而鄂东地区人口达到鄂中地区 1/ 2 强 ,其 GDP 比重还不及鄂中地区的 1/ 3 。且湖北省西部地区面积为中部地区 2 倍 , 人口与鄂中地区相当 ,其 GDP 比重只及鄂中地区 1/ 2 强 。 就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来说 ,鄂中地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已经接近 1 :1 ,说明鄂中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段 。而湖 北省东部 、西部地区则处于业化初期阶段 。总之 ,湖北省区 域经济呈现出鄂中地区向鄂东 、鄂西两边递减的趋势 。(2) 省际间差异 。在不同省份之间 ,由于自然条件 、资 源 、交通以及历史因素等差异 ,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极化效应比较明显 。表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收入 和最低收入的省 (市) 差距年份 最高收入省份 (市) 最低收入省份 (市) 比例关系 绝对差名称 水平 (元) 名称 水平 (元)额 (元)2 2006上海 上海 上海 上海14867 16683 18645 20668宁夏 宁夏 新疆 西藏6531 7218 7990 89412. 27 :1 2. 31 :1 2. 33 :1 : 2. 31 :18336 9465 10655 11727从表 2 可以看出 ,城镇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呈快速上 升趋势 ,相对差距总体上也呈扩大趋势 。

从农村居民人均第 20 卷第 1 期现代商贸工业 Moder n B usi ness Trade Industry2008 年 1 月纯收入来看 ,1985 年 ,最高的地区为上海市 ,最低的为甘肃 , 二者绝对差额仅为 551 元 ,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比例为 3. 16 ;1995 年 ,绝对差额扩大到 3366 元 ;到 2005 年 ,最高的 上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9213 元 ,比最低的贵州省高出了 7295 元 ,达到了 4. 8 。(3) 东中西部之间差异 。目前看来 ,我国东西部地区之 间存在的差距是值得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 。从经济总量 看 ,东部地区人均 GDP 是西部地区的 2. 2 倍 ,比改革开放之 前增加 0. 5 个百分点 。从人均收入水平看 ,目前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西部地区的 1. 5 倍 ,比 改革开放之前分别增加 0. 5 个和 0. 4 个百分点 。从基本公 共服务水平看 ,东西部地区差距很大 ,例如 ,西部地区参加 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覆盖率不到 5 % ,仅为东部的 1/ 10 。2 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2. 1 和资源因素 由于沿海城市交通便利 ,自然条件优越 ,由此带来充裕的社会资源和人口资源 。

内陆尤其西部省市 ,最重要的在 于缺乏耕地 。加之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及对资源的过度开采 ,使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更加 恶化 ,必然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显著 。 2. 2 发展因素从宏观上看 ,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规律 ,可以用库兹涅 茨的“倒 U 理论”来解释 。发展过程中 ,储蓄和积累在经济 发展较快的地区集中 ,资本要素的集中是不可避免的 ,收入 差距也将拉大 。再次 ,经济赶超过程中有资本技术过密的 趋势 。 2. 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的倾斜 ,使沿海地区经济获得比其他地区快得多的发展 ;其 次是区域内政府的政策导向 ,区域内政府的政策对该区域 的发展以至于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都至关重要 ,其行为方 式和决策对区域间的资源流动 ,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资本积 累等因素产生重大影响 。 2. 4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因素利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 ,增长的过程也是创 造性破坏的过程 ,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就是新的机会 ,获得 新机会的个体获得新的更高的垄断利润 ,这样也会造成收 入差距拉大 。在一些发达地区 (广东 、江苏 、浙江等) 中小企 业 ,体制上和企业组织上都有重要创新 ,带动了地区产业群 的发展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 ,经济增长活力不足 ,加剧了各 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 。

3 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3. 1 发挥比较优势 ,加快产业调整步伐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消除收入差距产生的产业结构因素 ;各地区大力调整主导产业 ,选择适合于本地特色和条件 的产业 ,将自己置于我国经济系统中乃至全球化中定位 ,培 养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 。在兼顾地区经济利益和互惠的基 础上 ,建立和发展地区分工体系 ,促进发达地区向较落后地 区转移 。鼓励和扶持原材料产地和矿产资源地发展加工型 支柱产业 ;同时推进发达地区的加工向高附加值 ,高科技含 量和外向型发展 ,从而促进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3. 2 发挥政府对再分配的调控职能 ,提高要素利用效率 在强调以效率提高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 ,能以不损害先公平进而降低效率为代价来提 高事后分配结果上的均等程度 。根据有进有退的原则 ,应 将政府的政策目标和职能从直接干预市场资源配置转变到 再分配调节上来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收入 分配和再分配体系 。 3. 3 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市场经济条件下 ,部分靠合法经营也会获得高收入 ,产 生贫富悬殊 ,这也不符合共同富裕原则 ,必须运用税收手段 加以调节 。

对贫困地区 ,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政策 ,加大扶贫 力度 。目前我国高中低收入户的比例呈金字塔形 ,而比较 合理的收入分布应该是“橄榄形”。因此 ,要通过调节高收 入 ,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扩大中等收入者在社会中的数 量。 3. 4 加快中西部经济建设 ,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加强西部地区基 础设施建设 ,鼓励外地投资者到西部投资 ,鼓励将东部的资 金 、技术 、人才引入到西部 。同时中央应拓宽中部政策空 间 ,明确中部发展的战略定位 。尤其是在发展定位上 ,中部 地区应在原有定位 , 3. 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否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 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贫困阶层的 正常生活 。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 、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 的覆盖面区域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使社会 保障法制化 。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 题 ,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 ,有条件的地方可 继续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3. 6 运用法律手段控制打击非法收入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问题有很大比例是权力 、腐败等 非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结果 。

要从源头上解决就要尽 量减少 、取消行政审批 ,把权力对市场行为懂得干预尽早消 除 。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 ,加大分配调节力度 。加快建立 、 健全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法律体系 ,转变政 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 、调节方式和职能 。加强国家在立法 , 执法及监管方面的力度 ,规范分配秩序 ,避免权力垄断 ,打 击寻租活动并与反腐败结合起来 ,坚决有力持续全面地打 击违法经营活动 ,断绝非法收入来源 。总之 ,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要求 ,在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战略 实施中 ,收入差距问题一定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现共 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 叶初升 ,夏善华. 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兼论“泛武汉 城市圈”区域协作体系的构建[J ]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 , (7)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M ] . 北京 :中国统计 出版社 ,1990 ,1997 ,2007.[ 3 ] 刘日昊 ,唐亮 ,陈守东. 我国缩小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对策 ,经 济纵横 ,2006 , (4) .— 135 —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区域收入差距(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详细阐释,如果您觉得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供给哪吒游戏网小编,区域收入差距(我国的区域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有帮助可以收藏一下。



上一篇: 诞生之芽有什么用(DNF:95版本什么材料会成为热门?诞生之芽一定要早早入手!)

下一篇:

本文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