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手游资讯 > 软件教程 > 林县攻略(南下途中---2、林县红旗渠)

林县攻略(南下途中---2、林县红旗渠)

作者:哪吒游戏网 来源:哪吒游戏网 2020-08-08 14:34:25

林县攻略(南下途中---2、林县红旗渠),哪吒游戏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林县攻略(南下途中---2、林县红旗渠)介绍,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这篇林县攻略(南下途中---2、林县红旗渠)可以给你带来参考价值。

这次南下,一是送孙女岳阳上大学,二是送我们到海南。大学8日报到,我们4日就驾车出发了林县攻略,因此有比较多的时间游览一些景点。看了河北赵州石桥,儿子问我下步去哪里?我说,赵州石桥那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可你们知道吗,林县有个红旗渠,那是60年代的一项不朽工程,也非常不简单啊,况且大寨我们去过,沙石峪我们也去了,这回顺路得看看河南林县红旗渠!大家一致赞成去林县红旗渠看看。因此游毕赵州桥,吃了午饭,便赶往林县。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景区分二部分林县攻略,一是红旗渠分水苑,二是红旗渠青年洞 。二个景区门票合计90元。买好门票,我们便顺着游览人流,攀登上渠之路。红旗渠除了巨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人们的游览,还辅之建设了庞大的景观。

刚一到顶,便看见漳河水在红旗渠静静地流淌。

红旗渠一侧是红旗渠纪念馆,赵朴初题写的馆名赫然在目。

纪念馆用众多的史实解说了红旗渠的艰难建设过程。

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5次。

元代潞安巡抚李汉卿筹划修建了天平渠,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县缺水的状况。当时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5万亩,但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

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但是在林县境内没有这样的水源,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想到了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

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

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召开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的建设,林县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共参与群众7万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林县人民为他们树碑立传,永远纪念他们!

大寨陈永贵也带团来参观这一伟大的工程。

毛主席曾接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

国家几代领导人参观红旗渠,为红旗渠题词:

参观纪念馆,看了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壮举,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纪念馆外小憩后,又随着红旗渠的走向,奔向分水苑。

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灌溉面积4.6万亩。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

从红旗渠分水苑下来已近六点,问景区服务人员说是青年洞现在已下班了,今天是看不成了,也只好找酒店休息,明日再看!

第二天一早吃罢酒店的早餐,便奔向红旗渠青年洞,拿着昨天的门票,很容易进入了景区。

一进景区,便开始向上攀登,好在都是台阶,但近400多层台阶,还是把我们累了个气喘吁吁。

到顶后,一眼便看见了红旗渠的渠水在缓缓的流淌。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牛岭山村,据说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洞长616米。我们沿着红旗渠渠堰,随着人群向青年洞走去。

一路上看着建设时期留下的种种痕迹,领略着渠堰两侧的凶险风光。

岩石上刻凿着英雄群像:

有原县委书记杨贵的《赠言十水》:

路旁小店卖的小推车模型:

大约走了二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青年洞。青年洞的标志特别醒目,山体上还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这个洞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是年11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暂时停工时,为早日将浊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坚持“宁愿苦战,不愿苦熬”,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青年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原洞长616米,券砌洞脸后长度为623米,高5米,宽6.2米,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万个,用款20.3万元

很多人都争相在此拍照留念。

面对红旗渠,这群青年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览毕青年洞,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乘上游览车缓缓的下了山。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那个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

我想这种精神应该不能丢掉!

七律 登上红旗渠

菊黄露凝步阶台,百里清流太行开。

抬水越空穿险壁,通渠入洞贯岩隈。

激情万丈洪涛改,恩泽千秋绿荫栽。

不是红旗高舞起,焉能漳水从天来。

(平水十灰)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林县攻略(南下途中---2、林县红旗渠)详细阐释,如果您觉得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供给哪吒游戏网小编,林县攻略(南下途中---2、林县红旗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有帮助可以收藏一下。



上一篇: 鬼姬攻略(神魔鬼姬玩法攻略 怎么使用鬼姬?)

下一篇:

本文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