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机游戏 > 手游资讯 > 软件教程 > [克勒翁]论克勒翁的出身问题——与黄洋同志商榷

[克勒翁]论克勒翁的出身问题——与黄洋同志商榷

作者:佚名 来源:哪吒游戏网 2019-10-10 06:14:14

[克勒翁]论克勒翁的出身问题——与黄洋同志商榷,哪吒游戏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克勒翁]论克勒翁的出身问题——与黄洋同志商榷介绍,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这篇[克勒翁]论克勒翁的出身问题——与黄洋同志商榷可以给你带来参考价值。

第30 卷第1期20 09 年2 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 u rn a l o fH e n g y a n gN o r m a lU n iv e r sityN o . 1V 0 1. 30F e b . 20 0 9论克勒翁的出身问题——与黄洋同志商榷王瑞聚(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曲阜2 7 6 8 2 6 )摘要: 关于公元前5—4 世纪雅典政治家克勒翁的出身问题, 学术界一般都根据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描述, 认为是皮革制造商出身。 黄洋同志为论证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则以“鞋匠的说法至多只能算是对政敌的诋毁” 为理由, 否认了克勒翁的皮革制造商出身。 阿里斯托芬对屯勒翁的的诋毁, 不但不会否定克勒翁手工业者的身份, 恰恰相反, 它证明了克勒翁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 是毋庸置疑的。关键词: 克勒翁; 出身; 阿里斯托芬; 伊索寓言中图分类号: K 1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 3一0 313( 20 0 9 )0 1—0 10 3一0 6克勒翁( cleo n , ?一前4 22, 又译克利昂或克里昂)是古代雅典国家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在伯里克利( 前4 9 5—4 29 )死后, 成为雅典激进民主派的首领。

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4 31—4 0 4 )中, 反对与斯巴达媾和, 极力主战, 约于公元前4 27 或4 26年当选为首席将军①, 最得意之时为公元前4 25年。 克勒翁曾遭到鼓吹和平思想的青年戏剧家阿里斯托芬( 前4 4 6—38 5)的猛烈抨击。 在《骑士》 ( 前424年上演)、 《云》 ( 前423年上演)、 《马蜂》 ( 前4 22年上演)等喜剧中, 阿里斯托芬对克勒翁予以尖锐的攻击和辛辣的讽刺②。 公元前422年, 为争夺爱琴海北岸重地安菲波里, 克勒翁统卒雅典军队, 与斯巴达及其同盟的军队展开激战, 失败被杀( 斯巴达统帅伯拉西达亦战死)o 。关于克勒翁的出身问题,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是皮革制造商家庭出身( 又称“硝皮匠” 或“鞋匠” ), 其根据即是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记载。 克勒翁是一个硝皮作坊主, 他的作坊制皮革、 做皮靴等货, 后来成为政界和军界的重要人物。 笔者手头资料有限, 仅有的几本工具书均说他足皮革制造商④。 可是笔者在读黄洋同志的《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一文时, 却发现黄洋同志在没有提出有力证据的情况下, 就轻易地否定了克勒翁的手工业者家庭出身,这曾令笔者很不理解。

关于此事, 如果仅仅是一个家庭出身问题, 也就没有争论的必要了。 但黄洋同志否认克勒翁的出身, 目的是为论证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服务的, 而笔者又素不赞成黄洋同志的希腊城邦社会农业特征论, 所以在此也就不得不来进行一番探讨了。黄洋同志的原话是这样的: “雅典公民群体中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同自由农阶层的力量相抗衡的工商业者阶层, 即便雅典公民中有一部分手工业者和商人, 他们的政治力量也仍然是十分微弱的。 同时, 他们也没有政治上的代表,在雅典的民主政体中, 几乎所有的政治领袖都来自于富有的捐助者亦即大土地所有者阶层, 西门如此, 伯里克利如此, 阿西比德也如此。 也有学者认为, 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之后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平民领袖克利昂( 即克勒翁)和克利奥芬( 又译克勒奥丰)代表了一个新兴的工商业阶层的利益, 其根据是阿里斯托芬在其喜剧作品中把克利昂说成是鞋匠, 克利奥芬则是琴匠。 但在这里如果过于简单地理解阿里斯托芬的所说就错了。 我们知道, 无论在政治观点上还是个人关系上, 阿里斯托芬同克利昂都是敌对的, 并且在作品中一再对其进行攻击。 鞋匠的说法至多只能算是对政敌的诋毁, 而且阿里斯托芬的毁谤恰恰说明手工业是为人所鄙视的行当。

” ⑤收稿日期: 20 0 8 - - 11~11作者简介: 王瑞聚( 19 4 8 ~), 男. 山东莒南人, 教授, 从事世界古代史研究。10 3万方数据黄洋的这一段论述, 与克勒翁的出身有联系的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是把政治领袖的出身等同于他们的政治立场, 这是不合适的。 因为出身于土地贵族阶层的人,照样有可能成为工商业阶层利益的代表, 正如同近现代以来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人, 有可能成为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一样。 唯成份论是没有道理的。 二是以阿里斯托芬对克勒翁的诋毁为依据, 否认了克勒翁的手工业者家庭出身,是不能成立的。 下面, 仅就后一个问题, 作一番辨析。笔者认为, 阿里斯托芬对克勒翁的的诋毁, 不但不会否定克勒翁手工业者的身份, 恰恰相反, 它证明了克勒翁出身于手工业者家庭, 是毋庸置疑的。查《现代汉语词典》 , 诋毁、 毁谤, 都是污蔑、 诽谤的意思。 诬蔑, 指捏造事实, 毁坏别人的名誉。 诽谤, 指无中生有, 说人坏话, 毁人名誉。 可见, 诽谤和诬蔑是一个意思, 都是为了毁人名誉而无中生有, 捏造事实, 说人坏话。进一步思考, 一个人要捏造什么样的事实, 才能达到毁坏另一个人名誉的目的?按常理, 他一定要在与道德有关的问题上做文章, 即捏造经不起社会舆论和道德评判的而又不为人知的所谓隐秘的事实, 如男盗女娟等等, 才能凑效, 才能有轰动效应。

显然, 靠捏造一个人的所谓下贱的出身和职业是无效的。 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和职业, 一定是大家都知道的。 假设克勒翁是大贵族出身, 你说他是穷光蛋, 不但起不到诋毁对方的作用, 恰恰相反, 只能暴露出诋毁者手段的拙劣, 而使听众不能信服你, 甚至瞧不起你。确切地说, 阿里斯托芬在他的喜剧里, 对克勒翁采取的不是那种无中生有的诋毁的做法, 而是利用了社会上瞧不起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心态, 对克勒翁采取了揶揄、 奚落、讽刺、 挖苦的做法。 而这种揶揄、 奚落、 讽刺、 挖苦的做法, 因为抓住了对方的“短处” , 或者叫做“软肋” ,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 就是“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 可笑, 可鄙,甚而至于可恶” @克勒翁, 所以就很容易收到使对方难堪的效果。 但这种做法的前提不是靠捏造事实, 而是要正视事实, 即对方确有“短处” , 有“软肋” , 被我抓住加以宣扬, 从而使对方难堪。克勒翁的短处是什么?那就是他出身低贱, 职业下贱。因为工商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是一般社会舆论即自由民阶层中特别是上流社会所鄙视的行当, 所以阿里斯托芬就在这个问题上做克勒翁的文章, 这就恰恰证明了克勒翁的出身是手工业者, 而不是别的。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克勒翁]论克勒翁的出身问题——与黄洋同志商榷详细阐释,如果您觉得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供给哪吒游戏网小编,[克勒翁]论克勒翁的出身问题——与黄洋同志商榷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有帮助可以收藏一下。



上一篇: [只狼卡死]到《幽灵行动:断点》,欧美大厂们终于把“开放世界”玩死了

下一篇: [克勒翁]修昔底德陷阱: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

本文标签: 克勒翁 新疆克孔勒 克来斯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