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机游戏 > 手游资讯 > 游戏攻略 > 滞空(篮球术语里“滞空”有科学根据吗?)

滞空(篮球术语里“滞空”有科学根据吗?)

作者:哪吒游戏网 来源:哪吒游戏网 2020-04-09 22:20:52

滞空(篮球术语里“滞空”有科学根据吗?),哪吒游戏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滞空(篮球术语里“滞空”有科学根据吗?)介绍,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这篇滞空(篮球术语里“滞空”有科学根据吗?)可以给你带来参考价值。

运动分子

1,60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所以,篮球术语里的「滞空」到底是怎么回事?​zhuanlan.zhihu.com

图标

当人起跳后,其在跳跃最高点及附近的停留时间远超过起跳/落地过程的时间,跳的越高,视觉上越会留下有“悬浮”空中的感觉。

篮球选手通过伸展身体、做出一系列连贯动作、收腿等让人在视觉上觉得他们可以在空中真正的“停留”。但事实上,滞空只与弹跳高度有关,与其它无关。

乔丹这两张扣篮大赛扣篮的GIF是慢动作。实际滞空时间没那么长……

跳的越高,滞空时间(hangtime)就会越长;身体柔韧性/核心力量越好,在空中能做出更多动作,滞空视觉感就越明显。

滞空的原理:为何跳的越高,有效滞空时间就越长。

这是球员助跑起跳的一个轨迹,纵轴是高度,横轴是时间↓↓

顶部弧线这一段,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有效滞空时间”——当低于这个高度如果球员无法扣/上篮,或者很大几率被对手封盖/干扰,那滞空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很显然,有效滞空高度越高、时间就越长,球员也就越能在空中“搞事情”。

用恒定加速度的线性运动公式解释下:

d = V₁t - 0.5g(t)² ,当t=V₁/g时,跳跃达到起跳的最高点。

此时的d=V₁²/2g。

助跑起跳后人会在空中划出一条抛物线,把起跳瞬间到达到最高点的½时间计作t₁,t₁=V₁/2g。

放入上述公式,t₁时间内,球员能达到的高度为d₁,d₁=3V₁² / 8g。

对比d₁和d,可以看到,d₁ / d=75%:

——也就是说,将起跳滞空的动作分解,其中一半时间,身体会用来让自己达到最大高度的75%,剩下的一半时间则是在最大高度最高的那25%上面。

反过来滞空,因为职业球员跳的很高,视觉上他们就会有一个很长的时间位于“有效滞空高度”,就仿佛悬浮了一样。

勒布朗这张图,高度都处于有效滞空高度上,他只花了很短时间就跳到足够高度滞空,因而也得到足够时间,非常从容的完成这记风车↓↓

以前坊间有传闻乔丹能在空中停留5秒钟,这是谣传。

NBA的超级魔鬼筋肉人,助跑起跳(最高)高度能达到120cm的话,大概能有1秒的滞空时间。这已经是相当恐怖的身体素质了,再配合他们的球感、单手握球、身体协调性/柔韧性、核心力量……就留下很多叹为观止的集锦了。

最恐怖的滞空往往来自外线球员,他们身材偏矮、起跳后最低点高度能达到自身身高的60%甚至更多、弹速恐怖、核心力量也非常惊人——比如德里克·罗斯和弗朗西斯↓↓

另外事实上,职业篮球运动员要考虑很多对抗性,往往有壮实的身材,论平均弹跳高度,未必比排球运动员、跳高运动员、羽毛球运动员来的高。

比如羽毛球世界第一人林丹,他的弹跳高度就超过1米,助跑后可以跳过1米55高的羽毛球球网;排球运动员也能轻松跳起摸高达到3米6以上,也能以超过3米3的高度扣杀。他们共同点除了跳得高之外,核心力量都特别出色。

C罗冲一步双脚跳的垂直弹跳高度是78cm,欧冠曾有头球进球显示起跳距离达到1.07米(非下图)。

但一则有篮框这样一个高度参照物,二则很多跳跃都是向前的助跑起跳(比如各种隔扣,加上NBA各种视频集锦,都有各种慢动作回放),所以就产生篮球场多飞人的印象。

滞空”也几乎成了篮球的专有名词了。

原本还想找一些NBA弹跳纪录的数据,比如原地垂直起跳高度、助跑起跳高度、滞空时间等,但发现所有网上的数据几乎都不太准确(很少有官方认证的数据)。还是留给各家球迷自己去争谁最能跳吧……

最后上一个三分线起跳胯下换手转体360°腾挪打板自抛自扣,oh my god!

一些有趣的运动科普:

知乎机构号:运动分子 橙蓝文化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编辑于 2018-08-15

汉四百之张子房

10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影响,而且确实有滞空

滞空的关键在于重心的改变。

参考下图。

当然人不能像弹簧这么夸张,但也能有类似的效果。

编辑于 2018-08-14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滞空(篮球术语里“滞空”有科学根据吗?)详细阐释,如果您觉得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供给哪吒游戏网小编,滞空(篮球术语里“滞空”有科学根据吗?)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有帮助可以收藏一下。



上一篇: 开膛手杰克游戏(《神秘杀手:开膛手杰克》美版新作评测)

下一篇: 巴纹(日本家纹的魅力所在)

本文标签: 滞空 怎么练习弹跳和滞空能力 陈登星滞空时间
猜你喜欢